颜色外观
识别定位
本功能目前支持物体、场景、图片识别定位能力,提供对相对目标物的3D位姿估计能力(非缺陷检测等2D检测识别能力)。本功能需要关注应用场景,识别的对象要避免大片玻璃等反光材质、避免重复场景、避免弱纹理、避免空旷场景(环境识别)。具体使用要求如下:
一、扫描&识别要求
(1)扫描&识别环境:非强光或暗光场景,扫描时和定位时光照,形状,相对位置相对较为一致
(2)扫描&识别速度:扫描速度不可以过快产生运动模糊,建议扫描过程中速度<0.05m/s & 10°/s,识别过程中建议静止状态识别
(3)扫描&识别方式:需要将后续识别定位视角比较均匀的覆盖扫描到,识别时的位置应与扫描过的位置距离小于1米、角度小于20度内(确保识别时的视角与扫描时的视角有大于50%的重合度)。
二、目标物要求
(1)物体:
• 尺寸: 长宽高最小15cm,长宽高最大200cm
• 表面纹理:物体表面有明显纹理、图案,无重复纹理/图案,非黑色吸光材料
• 物体形状:形状固定,非对称物体、非反光物体
(2)场景:
• 场景大小:建议使用场景大小 < 200平方米
• 场景纹理:场景有明显纹理、图案,无重复纹理/图案,非反光
• 场景变化:扫描场景内物体/图案在场景内无明显位置变化
(3)图片:
• 尺寸:建议识别画面中图片区域占比25%~90%
• 图案:非对称、非重复纹理图案
• 图片印刷后保持平面贴放
三、使用建议和注意事项
(1)按虚实叠加精度由高到低,建议依次采用图片,物体,场景的识别定位方式。(2)识别定位算法提供一次识别定位能力,其中物体和场景的识别定位一次定位耗时较长,如需要持续虚实叠加建议使用具备6DoF tracking能力的设备进行持续6DoF tracking。
(2)虚实叠加场景下,因为引入人眼光学误差会导致相对更大的视觉误差。
(3)识别定位过程中,需要保持相机距离目标物的远近和角度在扫描范围内进行识别定位。
(4)识别功能需要提前对目标进行扫描、上传。方式一:具备激光雷达LiDAR的IPAD或Iphone运行晨星扫描仪对目标进行扫描、上传。方式二:通过晨星平台官网上传目标的图片文件,支持png, jpg格式。(仅支持图片识别定位)
Tips:若无法判断是否支持,建议联系售前人员采用stARxxx工具进行简单应用开发尝试。
四、使用步骤
基于本SDK的地图定位功能包含两个步骤:
(1)地图生成。针对待识别定位对象进行数据采集(上传或扫描),然后在后台服务器进行离线训练,生成目标特征文件。
(2)实时识别。将上个步骤生成的特征文件导入设备,基于相机实时视频流识别目标,估计其空间位姿,进而实现虚实叠加。
以上步骤涉及三部分——晨星扫描仪、开发者网站和SDK应用。
晨星扫描仪负责采集待识别三维物体的信息并上传到平台云端,通过训练生成识别所需的特征数据;
开发者网站负责开发者管理目标,以及开发者上传数据制作目标;
SDK应用则运行在设备上,负责从云端加载特征数据,并进行识别与定位跟踪,实时输出相机与目标在三维空间中的相对姿态(位移和旋转)。
.png)